到了2024年,还有人会把归化球员视为“救命稻草”吗?德尔加多的事件,难道不就是一种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的体现吗?我们暂且不论这笔投入是否值得,但这位球员的经历确实引人深思:究竟是水土不服,还是背后另有隐情?
提到德尔加多,这位球员在中超的经历可以说是“老熟人”了。他当年带着希望与憧憬飘然降临,作为归化球员的他,不少球迷曾经对他的表现充满期待,盼望他能成为中国足球的一个新动力。然而,结果却是几年的时间过去,国家队的大门始终对他关闭,甚至在中超联赛中也只是沦为平庸的存在,逐渐被人遗忘。
这段经历让人觉得颇为奇妙。按理说,年仅28岁正值运动员的巅峰期,加上归化身份的光环,他绝该是球队中炙手可热的人物。但现实却是,国家队的教练组对他视若无睹,俱乐部的主教练也对他漠不关心,这样的落差让任何人都难以不感到沮丧。
尤其让人觉得尴尬的是,德尔加多似乎和多位韩国教练之间的关系格外紧张。在山东泰山时,他被崔康熙长时间压在替补席上,转会至成都蓉城,冀望在新环境中迎来契机,结果却再度被徐正源冷落。接连两位韩国教练都没有给予他机会,这岂止是碰巧两字能解释得了?
或许有人会质疑德尔加多的实力不足,但掂量一下数据,我们就会发现:在2021赛季时,他的表现确实亮眼;即便在过去的一个赛季,虽说上场机会寥寥无几,但依然能够贡献几次进球和助攻。这样的球员,绝不应该被视作“水货”。
展开全文
那么,问题出在哪里呢?有人认为,他的态度可能存在问题,走上场时表现得懒散,缺乏拼搏精神,在比赛中显得不够积极。这样的说法听起来似乎问题不小。韩国教练因一贯以严格著称,对球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自然很高。如果德尔加多在比赛中无法展现出积极态度,自然难以获得他们的信任。
然而,足球场上的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单一和简单。球员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,比如战术体系是否匹配?与队友的配合是否流畅?个人的状态是否理想?这些都是影响球员发挥的关键因素。并且,每位教练都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和战术思想,也许在崔康熙和徐正源眼中,德尔加多的特点并不符合他们的战术需求,因此没有获得更多机会。不能将所有问题都简单归结为德尔加多的自身问题。
当然,德尔加多也需要进行反省。既然选择了归化,理应展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,投入更多努力去融入团队,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。如果他一直抱着“混日子”的心态,就只能面临被球队抛弃的命运。
德尔加多的经历,实际上为那些希望归化的球员敲响了警钟。归化并非意味着一切解决,获得中国国籍并不意味着必然能成为国家队的中坚力量。要想在足球领域取得成功,最终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实力。
中国足球的未来,绝不能仅寄托在归化球员身上。更重要的是,加强青训体系建设,培养更多卓越的本土球员。唯有如此,中国足球才有真正崛起的希望。
德尔加多的故事,体现出“理想丰满,现实骨感”的道理。归化之路看似光鲜,然而走起来却并不轻松。路是自己选择的,即便跪着也要走完这段旅途。希望他能好好调整自己,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