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不止一次。2023年,中国男足被叙利亚2比0,2022年东亚杯对韩国、日本全输,还丢球如麻。那时候网上也炸过,但每次风头过了,照样该怎么来怎么来。教练换了,主力调整了,场面好像有变化,实则只是战术换皮,整体心气没上来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两年女足的热度反而上来了,世界杯虽然止步小组赛,但拼劲、气质没人质疑。连我平时不怎么看球的朋友都说,男足不配看了,看女足更像是看比赛。
那男足为啥就扶不起来?我不说体制、不扯青训,光看这次郑智的反应,就明白了不少东西。你可以说球员也有情绪,但问题是,情绪不能凌驾在职业上。你代表的是国家,是公众在关注你,你不能接受批评,那你为什么要享受那份曝光和资源?
而且郑智是谁?前国足队长,资历深、位置重,说是球队精神象征也不为过。如果连他都无法做到冷静面对声音,那球队风气可想而知。那种我就这样你别说我的姿态,不是普通自尊,是集体玻璃心。
有个场外细节我觉得挺值得说的。比赛结束后,印尼球员和观众互动拍照,笑得特别放松。我们这边,整个球场像被封印一样,观众脸色僵硬,球员表情紧绷。说白了,人家是享受比赛,我们是扛任务。谁更像是现代职业运动员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当然不是说印尼有多强,而是他们知道自己在干嘛。中国队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目标模糊,外界一会儿要求打出血性,一会儿喊稳定推进,自己内部又摇摆不定,既想要结果又怕承担批评,情绪管理比控球能力还差。
有人说不能总骂,骂没用。是,骂确实解决不了问题,但不允许别人表达失望,那才是真正的问题。球迷为什么骂?因为投入了希望。你说人家不配指责,那请问这几年花在你们身上的资源、转播、赞助、热情,配不配换来一句话的发泄?
我记得2018年世界杯,冰岛全国只有30多万人口,球队硬是在小组赛逼平阿根廷,整个国家陷入狂欢。人家不是靠身体素质,是靠组织和投入。我们人口世界第一、联赛资金投得全球前列、球员工资年薪百万起跳,结果连亚洲二流都踢不过。你让人怎么服气?
最后我就想问一句,现在这支中国男足,还能承受一个球迷的骂声吗?还是说,他们只能承受掌声和高薪,不能承受批评和责任? #热问计划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